2018/12/03

天王老子的殿堂-皇帝殿岩稜縱走


很久就慕名皇帝殿之名,是北部著名三大岩場之一,
常常看到很多人的照片,都是描述兩邊萬丈深淵,
不斷攀爬鐵梯,腳軟只能用爬行....
種種說法另人望之怯步。
據說現在在瘦稜危險處已加上鐵欄杆,
選日不如撞日,在這不像冬日的豔陽天啟行吧!
前往皇帝殿岩稜縱走,若是有車兩邊接駁,
可以選擇從西峰縱走東峰,甚至北峰,
不然也可以跟我們一樣停東峰停車場,走個O型。
先走天王廟方向上稜線,這可是磨人意志不斷往上的石階路,
腳力不好的,大概到天王廟就打退堂鼓了。
天王廟即是皇帝殿名字的起源,
過天王廟上爬沒多久就上了陵線。
往西峰必須往下走一點,順著稜線走,
爬了三個或長或短的鐵梯後登上了西峰,
這裡沒有三角點,只有勉強立足的岩石,
但環顧四週,景色宜人,可以看到101冒出頭來,
在遠點觀音山、大屯山系都看的到。
繼續走岩稜前往東峰,
必須回到天王廟上方的岔路,
很容易辨識,一個近80度的岩壁及兩條鐵鍊即是,
此處有一隊登山友在此休息,
為避免打結,我們就直接往上攻囉,
其實只要眼睛盯著路線,秉持三點不動一點動,
一步步踏穩穩定走,注意上下秩序不要推擠..這幾個原則即可。
接下來這段是皇帝殿的精華所在,
綿長的瘦稜,兩邊真的是萬丈深淵,
有了鐵欄杆支撐,雖然剎風景,但十足安全感,
同伴們為了拍照效果做足了動作,也不會害怕。
右側有幾條岔路都是通往停車場的,大家就量力而為,
因為通往東峰還有一段路要打拼,
一路上上上下下,接下來還要跟亂長的樹根奮戰,
不時攀岩鑽岩洞,對體力是很大挑戰。
東峰又稱石霸尖,海拔593公尺,
一樣沒三角點,只有人掛了個鐵牌,
這也是一大塊的石頭,只容一個人行走,
景觀甚美,往左是台北方向,往右可以看到筆架連峰,
太陽一直曬到石頭發燙,我們頭頂也發燙,
水也喝得差不多了,心中一直想著冰涼的豆花,
驅使我們快步下山囉。

2018/08/14

跑馬溜溜的山上

本來想走溯溪路線,
月眉坑瀑布走到鐵橋處,
天空開始打雷落雨了,
我們不要忤逆老天,
留點遺憾下次還可以來。
水裡的既然不可玩,就往山裡去吧,
跑馬古道是淡蘭古道的南線,
淡蘭古道是台北通噶瑪蘭要道,
共有三條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商道)。
北路由萬華、松山、南港經瑞芳、猴硐、雙溪、貢寮到宜蘭大里,發展最早,
草嶺古道、金字碑古道都算北路一部分;
中路經平溪或坪林、雙溪到宜蘭外澳,是民間拓墾路線,
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都屬中路;
南路由深坑、石碇經坪林到宜蘭頭城、礁溪,為商旅往來途徑,
跑馬古道就是代表路線。
跑馬古道南口及北口都接一段產業道路,
這次不一樣的有猴大爺在旁邊迎接,
猴老大大搖大擺一點也不怕人,
南口進到入口印象處才開始精華路線,
是微微的上坡道,路幅寬處達3米,
每個彎角處都可以俯瞰蘭陽平原,
此時一陣烏雲伴隨山嵐飄來,
仿佛是蛇精吐出妖氣,立即下起雨來,
蘭陽平原卻是陽光普照,
這就完全是龜蛇兩精打架的場景。
接近北口有一池水潭,這是猴頭坑溪上游,下方有猴頭坑瀑布,
池水十分清澈,要玩玩水可以在此,
再往下走是一整片竹林,
竹林後接產業道路,應該不用在往下踢了,到此為止。

2018/07/31

拉拉山陪2500歲老先生吹自然風冷氣

臺北盆地動輒36、37度,
要想找個地方走走,腦海閃過拉拉山神木區,
從台北出發約2.5HR車程即可抵達,
位於海拔1500公尺拉拉山,現在名字為達觀山,
原住民語『美麗』之意, 查今日溫度在16-25度之間,
神木區停車位很少,若是車多可要多等待,尤其是假日,
另外最近有奇怪政策,寵物是不能入內的。
神木區內有編號的為24棵,有些也很巨大的卻不在編號內,
園區內鋪設木棧板,為自導式步道,
目前編號14.15.16.17.18.23.24,木棧道損壞維修中。
與一樣神木群聞名的100線林道神木園相比,
雖然神木年齡及樹種稍不及,
這裡比較容易抵達,且不用跟明池、棲蘭住宿綁在一起。

最老的5號神木年齡已有2800年,相當於周宣王時代,比孔子還老。
園區內最粗的18號神木胸圍18.8公尺/樹高42公尺/樹齡約1900年,但目前未開放,
僅次粗的是21號神木,紅檜/胸圍14.0公尺/樹高55公尺/樹齡約2700年,也是最高的。
其中最奇特得的應該是12號神木,共有五株連長再一起。

園區小半圈約2公里多,可是我們走了快2HR,
並不是太難走,而是想拍的畫面太多了,
樹下聽這些老先生、老太太嘮叨,
吹自然風冷氣同時偶而也要一起拌拌嘴。






2018/05/29

興福寮不知藏金處,向天池火口湖也不見池水

 
五月天熱得像七月天,得找個地方避避暑,
最佳的地點應該是台北後花園陽明山一帶了,
二子坪附近步道已經走遍遍了,也不夠氣力一次攻完,
這次計畫從興福寮上向天池下清天宮,
向來不想走產道,所以開兩輛車停兩端作為接駁。
車停興福寮真聖宮前廣場,興福寮古道入口就在左手邊,
興福寮位於面天山的西南側,該地最早為乾隆初年泉州安溪張姓移民開墾,
逐漸發展成為村莊,居民分布於真聖宮周圍。
據說興福寮是僅次於金瓜石以外最有希望的金礦山,
大正10年由日籍礦夫鈴木仁三郎發現,
並設置相關設施準備大規模開採,最後不知為何無寂而終。
金礦坑位置約莫就在廟旁邊溪流的上游,
聽說有開鑿的岩洞遺址,說不定還有金脈露頭喔。
往上走一點民宅旁即是登山口,
登山標示牌做得很清楚,往向天池1.6K
一開始就是陡上的石階路,雖然都在綠蔭下,
沒多久就是一身汗,連排汗衣都濕透了。
約莫0.6K處有一小段略為和緩,然後又是繼續的陡上,
地上石階有人用油漆標示數字,一時不知是甚麼意思,
後來上網查才知道是階梯數,
如果走得上氣不接下氣,就數數吧!
路邊會發現一些小徑交會,或許是農路吧,
也或許曾是採金人走的路線呢。
陡上的石階路盡頭就是向天池了,
已經很久沒下雨了,果然向天池是乾的,
原本我們誤以為是水韭其實是燈心草,一叢一叢生長的茂密,
豐年蝦其實應該是蟲,也還藏在土裡,等待雨季開始就會在活起來,
我們就在火口湖草地上休息補充點熱量,
此時一片山嵐從面天山往下吹,就像誰把冰箱門打開一般,
提醒我們該是道別時刻了。

我們續往面天坪走約1.2K岔路口往清天宮步道下行,
場景跟興福寮古道很像,也是1.6K,然後也是石階路,
看起來陡峭層度也是不相上下,考驗大家的肌力夠不夠,
夕陽餘暉爾而穿過林間灑下來,此時拍照最美了,
可惜關渡一帶受霧霾影響是一片霧茫茫的,
觀音山群峰也只見個型體,
今日走個O型,全程約5公里,對我們來說剛剛好,
那藏金處就留待有緣人了。

2018/05/22

更寮古道登土庫岳佬寮古道O型

大台北有五個一等三角點的山頭,東邊即是土庫岳。
土庫岳位居南港與深坑交界處高點,又稱大坪山。
清朝時期在山頂建立瞭望台,派武裝更夫輪流看守,防禦原住民及番匪來襲,
所以土庫岳也稱為望高寮,海拔高度為389公尺,小百岳016號。

登土庫岳可以從南港方向也可以從深坑方向,
深坑應該算是最簡單最好走的,南深路上轉大坪街,從望高寮土雞城起登,
另一個比較大眾化路線在舊莊街二段122號,
相較其他一等三角點山頭,這裡算是最大眾化的,
已經融入台北步道系統,幾乎全程舖設了石階。

遲遲等不到梅雨的五月天,台北就像七月天般炎熱,
避開了中午的太陽,但是一路陡上的石階路還是讓人大汗淋漓。
步道中途被產業道路分割成幾段,但仔細找一下還是接得起來,
這條步道古時稱為更寮古道,原來是南港深坑的越嶺道之一,
早期為生產樟腦及茶葉的重鎮,據說是包種茶的發源地。
步道中途經過椿萱農場,這裡是體驗型戶外教學農場,

種植了香椿及萱草(金針花),還有百合花,到這裡可以了解螢火蟲、青蛙..生態。
若是要一覽台北城市景觀,農場有一處平台可以眺望,
但是今天台北的天空是一蹋糊塗,白濛濛一片,實在不值的一拍。
過了農場還是一樣是陡峭的石階路,
繼續氣喘吁吁及大汗淋漓,

到了山豬窟山岔的涼亭,才可以喘息一番。
此開始是比較舒服的路段,兩旁種植了野百合,
現正是百合花季節,可以邊走邊賞花。
土庫岳山頂是座涼亭,四周都被樹木遮住,基本上是沒展望的,
其實若有預算,應該仿舊搭一座望高寮的,可以借古思今。
我們不想走回頭路,從更寮古道支線可以接到佬寮古道,
佬寮古稱腦寮,即是樟腦的集散地,
這條路線比較有名是包種茶始祖魏靜時故居及邱家老宅,
魏靜時故居基本上已破敗,獨留一座新蓋的涼亭及說明牌,
而邱家老宅可能是標示不清,根本不知在何處,
匆匆走回停車處,滿腦字的回憶是走不完的石階。

2018/05/16

台北東北屋脊燦光寮山

大台北共有五個山頭有一等三角點,可以說是台北的屋脊。  
分別是東方的深坑土庫岳、
西方樹林大棟山、
南方的新店獅子頭山、
北方的七星山以及這次的主角東北角的燦光寮山。
燦光寮山海拔738公尺,是基隆火山群的第一高峰,
擁有一等三角點有360度景色可賞。
登燦光寮山通常跟半屏山連在一起,
有幾條路可以選擇,要難度高的從濱海公路爬恐龍脊,
穿無耳茶壺半屏山一路爬上來,再下牡丹車站,
我們是鬆散不專業登山隊,選擇最簡單的方法,
一路開車進草山戰備道,在登山口停車,右邊即為燦光寮山,左邊則是半屏山。
首先先衝燦光寮山,一開始就是陡峭的土石坡,
然後開始鑽草叢及石縫間攀登,有陡峭處已經有前人結了繩索,沒多久就上峰頂。
燦光寮山四周沒有更高的山脈,山頂也沒有遮蔽物,視野廣闊。
天氣好的時候,不但可以看到東北角海岸、草山、基隆山、無耳茶壺山和半屏山
環遶四週唯我獨尊,頗有登大山遠望的錯覺。
續登半屏山得回到草山戰備道,循著指示牌前進,其實很好辨識,
因為半屏山後就是無耳茶壺山,
半屏山山稜兩側有不同面貌,一邊平緩一邊陡峭,所以名為半平(屏)山,
一開始是有枕木的步道緩緩往下,然後就是一陣陡坡,
陡坡盡頭就開始在岩縫穿梭或攀登,一旁則是萬丈深淵,應該就是半平溪。
時而穿越入林間,時而在岩石間跳躍,終於攻上的峰頂,
這裡是風口,風大到人人都要護帽以免就到海上了
前方是茶壺山及陰陽海,今日有些霧霾,要不然可以眺望的更遠,顏色更湛藍,
左方是火山遺跡隆起的基隆山及九份一帶,
當傍晚華燈初上,拍照起來非常有氣氛。
當然我們這不專業登山隊,擔心天黑會摸不到路下山,只看到這大山大景就十分感恩了。


2018/05/02

登孝子山當知及時行孝,登慈母峰方知母親偉大




平溪附近共有二十多座山峰,被統稱為「二十四孝山」,也有人說是【台灣張家界】。
其中較有名,規劃比較好的有孝子山、慈母峰、普陀峰三座。
都是突然冒起來的單面山,海拔介於 360~450公尺之間,
孝子山面向慈母峰,類似孝子向慈母鞠躬狀。又有「小黃山」的稱號。

三座山步道均設在岩石稜線上,以人工鑿出的石階,兩側設鐵杆及圍繩,但有些地方近乎90度,必須攀岩而上,加上底下是簍空的,刺激感十足。孝子山海拔高度360公尺山勢雖然不高,若是開車停在普陀靈寺停車場,抬頭就可以看到獨立冒地而起的石筍,隨著舖設完整石階緩緩而上,跟一般步道並無二致。 
此時不要掉以輕心,往上走約10分鐘,就到山凹處。這是三叉路,建議先走左邊上孝子山,孝子山必須走左邊那條,右邊是舊路,曾經有人失足意外,千萬不要走,再往上又是個小山凹,盡量也是左上右下才不會塞車,接下來就準備登頂了,就是一顆獨立岩石,兩邊都打了鐵桿或樓梯,只要專心每步踏穩,一下就登頂了。

峰頂沒有三角點,且只能容納五個人,環看四周,平溪小鎮、基隆河還有等會要爬的慈母峰峭壁都歷歷在目。下面已經有人在等待,不宜獨佔太久,下到山凹三岔路,中間那兩條路都通往慈母峰,走過了孝子山,就覺得陡坡是理所當然的,慈母峰高410公尺,有一顆晴字三角點。回頭看孝子山就覺得母親的偉大了。

這兩座山均為短而美的步道,可以登高一覽周遭美景,唯有山形陡峭需要耗費些體力,但只要膽大心細,其實並不難爬,當然懼高者請勿入!

2018/04/25

望古嶺腳瀑布行

望古及嶺腳是平溪線上兩個秘境車站。
很少人會在這兩站上下車
因此這兩站沒有站長,遊客自導進出站。
平溪線早期原本就是運煤為主的鐵路
望古是慶和煤礦嶺腳則為永昌煤礦,
礦業歇業後,還給這片土地寧靜,也讓這兩站蕭條寂靜下來。
嶺腳村為例,僅有一家小雜貨店,一家民宿,
並沒有小吃店,只有很多隻睡到翻的貓
平溪區人口不足5000 人,人口平均年齡高達50.2歲,人口極度老化。
有人說戶外擺了幾張的板凳椅子就可以推算全村人口,
之所以會來此處,是為了兩個瀑布而來
望古瀑布小而雋秀;嶺腳瀑布比較雄壯威武,
串聯兩者是嶺腳寮山步道
全程也才3K不到,都是在林蔭中穿梭,
特別是現在是桐花祭,白花落滿地,當個踩花大盜也不錯。
建議從望古進,比較和緩好走
有兩個繩梯,行走時略為注意即可。
嶺腳寮山高約293公尺,有一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旁邊設有木椅。
從此下坡往嶺腳,出口處接到產業道路,沒多久就是蔡家洋樓。
個閩式建築,跟在大稻埕看到類似,但長在鄉野間就很突出,早期為平溪永昌煤礦經營者蔡全興建的辦公事務所。建於1939年。
嶺腳有另一個特色是嶺腳瀑布,是平溪區次於十分瀑布第二大瀑布,火車站前沿著鐵絲網即可抵達,原本有業者經營現已廢棄,旁邊另有水泥白鐵欄杆通往瀑布,
大自然很會造景,突然冒起一片石壁,河水從上面灌下來往後流,從北海岸出海,這就是基隆河。聽說有大膽的年輕人會從三樓高石壁一躍而下,當然我們只能擺擺POSE拍拍照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