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國慶連假暑意濃之福源山步道

鶯歌後山有多達21條步道,
上次已經走了鶯歌石那個區塊,
這次打算走東邊一點的稜線福源山步道,
通常福源山步道起點是桃園龜山鄉福源村,
早年名稱是兔仔坑,為通往鶯歌的一條山路捷徑。
我的打算是車停碧龍宮,
走碧龍步道上切至光明山稜線,續走牛灶山步道,
經光明山大樹佛,上到千年大榕樹瞭望台,逆走福源山步道。
這條路線有些起起伏伏,一路緩緩往上,
幾乎都在綠蔭下行走,有幾段換成竹林景觀場景,
不時還有涼風吹佛,算是十分恰意的路程。
千年大榕樹瞭望台是北75道路終點,鶯歌、樹林、桃園交界處,
天氣好時可以眺望得很遠,也是通往大棟山的必經之處,
在此可以享用攤車販賣的豆花冰涼一下。
千年大榕樹實際上只有三百年,但枝繁茂密,盤根錯節,
沿著福源山步道前進,不想原路上下,想走個O型,
走到石雲步道岔,右邊是石雲森林步道,左邊石雲步道往中湖、東湖,
石雲步道下來是妙音寺,此時已是產業道路了,
四周種滿了柚子,圓呼呼的應該是白柚吧。
問了問當地住民如何才能回到碧龍宮呢?
他們一致回答在弘松實業(即紅螞蟻磁磚)旁道路一路往上,
看了看地圖是中坑步道,但想不到是條柏油路,
雖是秋天到了,但今天還是烈日當空啊,
只能跟同行的美國朋友閒聊幾句順便學幾個英文單字,
榕樹是banyan;稜線是ridge
中坑步道盡頭是樓梯,上去是土地公廟,
從這兒接回碧龍步道,就回到停車處了。
國慶日政府都不插旗了,沒甚麼可慶祝的,就強健體魄男兒當自強囉。

2017/04/23

撒固兒尋瀑布


撒奇萊雅族(Sakizaya)是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世居於花蓮奇萊平原。
清治時期,巡撫沈葆禎開山撫蕃政策,在加禮宛事件中,撒奇萊雅族遭大舉屠殺,
倖存者擔心遭追殺便隱姓埋名躲藏於阿美族部落。
經過17年正名運動,2007年1月17日政府承認其為台灣第13個原住民族。
撒奇萊雅族語稱茄冬樹為「撒固兒」,部落名稱為「撒固兒部落」。
花蓮市國福里一帶,是撒奇萊雅族人的傳統領域,早年多為茄冬樹,
日治時代因發不出Sakol的音,就把當地改名為Sakura,在日文漢字即是「佐倉」,
當地住民自決將原本的佐倉瀑布也就正明為撒固兒瀑布。
從花蓮到撒固兒步道非常的近,步道到瀑布也非常的短,瞬間就可以得到清涼,
這次去發現已規劃成環繞型的步道,瀑布附近也建了觀瀑平台,
今日瀑布水量很大,水極為清澈透明,
將腳放入清涼中,一身疲憊全消。 
 
 

新城秘境走一走

 
 
新城位於花蓮最北端,是進出太魯閣風景區及花蓮市的門戶。
外國觀光客及單車族都是從新城火車站為起點。
昔日泰雅族稱此地為「大魯宛」,漢語譯做「哆囉滿」,
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阿美族與太魯閣族,都看上這塊土地,
落腳新城鄉比鄰而居,彼此間有征戰、有聯盟、有妥協。
嘉慶年間,吳全率領民眾到此墾荒,太魯閣族屢出攻擊,移民築城防禦,故取名「新城」。
新城鄉為狹長寶瓶狀,通常開車族都是從台九線匆匆而過,
其實大家熟悉的七星潭、花蓮機場都為於此區。
我們這次為了登錐麓古道而來,
因此在新城找到山水間露營地當成基地營,
順便就來探尋一下新城的秘境。
首先就從新城火車站說起,這個車站也稱太魯閣站,於2016年2月改建完成,
新站體以門為概念,頗為宏觀。
還有兩樣裝置藝術襯托,
一是花蓮藝術家陳彥君以玻璃窯燒,潑墨大師馬白水的太魯閣之美作品,
一個是原住民藝術家林介文以原住民編織結合成的立體作品"織路"。
接下來朝新城老街前進,
老街上有兩家必吃的老店,長興小吃店及佳興冰果室
長興小吃店應該是附近唯一可吃的麵店,
大家都推薦綜合海鮮麵,只能說分量真的很有誠意,
若是吃的大汗淋漓,便要到對面佳興冰果室喝杯檸檬汁消消暑氣,
花蓮檸檬汁最有名的莫過於北佳興南明新,
個人偏愛鳳林的多一些,但不自覺停留的三天也來光顧三杯。
冰果室旁邊便是新城老照相館,
是國片「盛夏光年」場景,電影封面就是在這拍的,
男主人過世後,已不見再開門了。
新城必遊景點應該是神社遺址及天主教堂,
這卻也是一段血腥歷史,
日據時代日本駐軍強暴太魯閣族婦女,族人憤而發動奇襲,
進攻日軍設在新城的監視哨,包括日本陸軍少尉結城亨等,共23人遭擊斃。
日軍後續由基隆廳派軍前往鎮壓,太魯閣族人逃到沙卡噹谷內繼續抵抗,史稱新城事件。
這23名被出草的日軍,被葬於此地並建神社紀念之,
台灣光復後將神社轉而成為天主教堂,
因此有石燈籠、神社牌樓與十字架、聖母像並存奇景,
天主教堂被爬藤植物爬滿,拍照起來很是好看。

新城還有一景,為新城海堤,就在我們住的露營地後面,
但我們不愛人工建物,再去南邊點尋了曼波海灘,
是在傍晚時分去的,穿過小樹林後,是一整片廣大的沙灘,
沙灘往北達崇德,往南延伸到七星潭,
形成一個象牙般彎角,又稱月牙灣,
與七星潭不同的,此時此刻海灘只有我跟我的影子,真是專屬秘境。
如果你是想要圖個清靜,
想要找到人生意義,
就來這吧!!
8點後這部落就一片寧靜。








2017/04/07

蓮華山稜線山步有如飛龍在天

 
就像陽明山之於台北,蓮華山就像新埔人的後山。
跟陽明山一樣有很多的步道串聯,統稱為蓮華山古道。
要走這條古道就要先找到三聖宮,
三聖宮有大樹及偌大的停車場,對山友來說相當的便利,
三聖宮創建於民國前10年,供奉關聖帝君,是當地信仰中心,
日據時代刻意打壓傳統宗教,曾將廟內神像清空搬去他處,
光復後再迎回原址,廟內設有藥籤,聽說神靈顯赫無不應效。
蓮華山古道沿稜線而行,由三聖宮左側的龍頭登山口至龍尾下山至崇聖亭,
剛好呈飛龍在天狀,也稱名為飛龍步道(或稱迴龍古道)。
除飛龍主步道外,還有幾條串聯的步道,若是要全程走完約9公里。
進香古道,昔日茅埔地區居民前往三聖宮進香所走的道路,
採茶古道,為茅埔地區的居民上山採茶所走的道路,
載熙古道,是從飛龍池上山步道,終點與採茶古道會合後接飛龍步道
光是看到這裏,頭已經昏了,
我們這些新來乍到是從龍屁股上山,這裡經人工修築過比較不會迷路。
一路可是陡上,要上到稜線後才能喘口氣,
除了早覺會道具、盪鞦韆外,竟然有營部連、第一排...標示,
再往前走還有獨木橋、寬水溝、鐵絲網木樁,
雖然已經毀壞了,依稀看得出來是當兵時500障礙關卡,
這過去還真的是部隊的訓練場,讓幾個老男人又跌回到男孩回憶中。
途中有岔路可以接到另一條泥土路上,
看起來跟剛剛那條寬大的路是平行的,
往前行會看到不少的石樁標著陸軍營地,
這條沿營地外圍的路才是飛龍步道的正途。
一路起伏不大,都在林蔭下徐行,
沒多久就碰到一堵白色石牆,屬軍事用地,還好有路跡可往左繞行,
泥土路繼續沿著稜線繞行,抵達三岔路口,
指標些著往右到載熙步道往飛龍池,
這方向離停車處感覺有些遠了,所以往左朝三聖宮指標處行,
途中還遇到附近學校老師帶著小朋友來爬山,
小朋友爬得大汗淋漓也不喊累,果然跟台北教育大有不同。
為了避開他們,選了一條陡下羊腸小徑下山,
果然下山後是在小茅埔,跟三聖宮隔著一條溪,
大家並不以為意,因爲堤防邊盛開的黃花風鈴木吸引了大家相機,
我想就算再踢2k柏油路回去也不會有怨言。

2017/03/11

神怪故事如剉簽般飛來鶯歌步道群

清淡水廰誌有云:「鶯歌山在三角湧,相傳吐氣成瘴,偽鄭進軍迷路,炮斷其頭…」

相傳鄭成功行經三角湧(即三鶯一帶),有鶯哥與老鷹相鬥,吐瘴氣為害人間,鄭成功聞悉架炮,將兩隻巨鳥擊斃後,化成了無頭的鶯歌石與及三峽斷了鳥喙下顎的鳶山。
且不論是否是事實還是神話,這兩處目前都設有登山步道,若是行經兩處健行,邊走邊拿來說嘴何不樂乎。
這斷了頭的鶯歌石還豎立在鶯歌車站的北方,出站後往山上看是最像鶯歌哥的角度,這也是「鶯歌」地名的由來。鶯歌區公所在山上開發了18條的登山步道,若要全部走完還得發很大功夫,趁兩波鋒面的空檔,臨時起意來走一下,計畫路線是車停碧龍宮,走孫龍步道,接鶯歌石步道,賞完鶯歌石後,登上光明山稜線,往右行一段後接牛灶坑步道,下切回碧龍宮,這樣路程剛好是個O型,個人覺得若是開車前來,算還不錯安排。

碧龍宮又稱龜公廟,也有段傳奇故事,相傳多年前曾有曾姓父子倆在樹下見到一個奇石,其狀如一隻背有八卦紋路的大龜,曾父認為其有靈性,因此對它膜拜唸禱,久病之身隨即痊癒,為酬謝龜石之恩,曾氏父子於是築廟供奉,龜公石也被尊稱為八卦祖師或伏羲大帝,成為臺灣獨一無二的信仰神祇。先總統蔣公被傳是龜精轉世,曾經被香客心目中認為十分靈驗的廟宇一度香火鼎盛。在停車場前路邊有一個石頭,真的很像大隻海龜。

停車場左邊就是孫龍步道入口,往上爬一小段後左手邊設有觀景台,整個三鶯景觀一目瞭然,前方是三峽台北大學一帶高樓林立,鳶山在其後歷歷在目,大漢溪從中切割而過,往台北盆地奔流而去。走過這一小段山頭後,開始一路下行,甚至接到產業道路上,一直到二坑隧道才再接上山腰路,途經二坑隧道看起來像人工開鑿隧道,原來二坑曾經開採煤礦,現在這段路曾是台車走的路。
孫龍步道終點是宏德宮(供奉戰國時孫臏),我們在過農林禪寺後中途轉進鶯歌石步道。這可是段陡上有如天梯般石階路,走到喘到不行就到了,鶯歌石背後有大小不一的洞,據說是中空的,深不可測不知會通到那裡,曾經發生過命案,有些鬼怪傳言,從此將洞封了起來,洞口再放了石碑及神像鎮住,且不論怪力亂神,此石上有被水侵蝕痕跡,若不是從別處飛來,就是台灣在板塊擠壓下從海中隆起證據。
鶯歌石後山路轉成泥土路,一路隨著山勢而陡上,還好難爬處已經設有拉繩,若是真累了,還設有觀景台及桌椅可以小憩,沒多久就接上了光明山稜線。這條稜線可以說是鶯歌屋脊,18條步道都透過這條貫穿,甚至可一路通往樹林的大棟山青龍嶺。
光明山稜線有很多岔路,路牌指示算是清楚,一路過二坑步道再從牛灶坑步道往碧龍宮方向而下,就回到停車處了,這樣一圈約5.3K,算是輕鬆行,這一帶步道非常多,聽說桐花季時落英繽紛,更增添浪漫氣氛。


2017/02/15

從露營產業看山林過度開發有感

過年期間照例在山上露了幾天,
難得都是個好天氣,就順道往山上人少的山路鑽來鑽去,尋找自己的秘境。
新竹果然是露營區密度最高的地區,
120線道及竹61一路都是露營區指示牌,
真的轉個彎旁邊就是個露營地,
但仔細看看露營的人並不如想像的多呢?甚至有些營地是掛零的。
近幾年露營風氣大增,很多人覺得有利可圖,將地整理一下就當成露營地,
很誇張的是露營在風水地上,甚至在斷崖邊高架木板成露營地,
有學過行銷的都知道,露營市場極度擴張時,就要區隔市場,
當消費者選擇性多時,自然會挑選有特色露營地去露,
尤其社群網站發達,造成有些有特色的露營地大排長龍,
有些管理不善、衛生不佳,或只為生意大量塞帳的,就會被留負評被到處留傳。
我們也在露營地附近拉庫山走走,越往山上越是驚訝,
多年沒來山上開發了小木屋,還有將山頭整平為露營區,
另有個山頭還正在整地,將整片植被都剷除,原來起伏的山剷平,露出整片黃土,
看這個樣子可能也是要經營露營區,
雖然有堆石塊當擋土牆,縱使我是個外行人,都看得出這是個順向坡,
只要來個大雨,恐怕會出大問題!
我們是喜歡野在外的人,喜歡到處賞秘境,
但這樣人工堆疊出的景色並不是我所愛,
這樣濫墾濫開發,與山老鼠何異?
近來幾天剛好看到蘋果的報導,
原來這個現象不只是新竹,連後山台東都是,
值得大家深思。

2017/01/15

嶺南第一峰-白雲山健行





















 
廣州到底有甚麼好玩的?
像我們真的不知道就按著尋羊城八景就沒錯吧!
2012新的羊成八景分別為塔耀新城(廣州塔)、珠水流光(珠江遊湖)、雲山疊翠(白雲山)、越秀風華(越秀山)、古祠流芳(陳家祠)、荔灣勝景(荔枝灣)、科城錦繡(廣州科學城)、濕地唱晚(南沙濕地公園)。很幸運的除後兩景來不及賞,其他地點都去過了。
其中羊成八景之首就是白雲山,號稱「羊城第一秀」,與穿過廣州市而過的珠江並稱「雲山珠水」。白雲山位於廣州市區北部,由30多座山峰組成,呈長方形狀,南北長9.7公里,東西寬4.5公里,總面積約28平方公里,為東北西南走向。主峰為摩星嶺位於中部,海拔382米,因為摩星嶺常為白雲所掩蓋,因此而得名。

白雲山之於廣州,就像陽明山之於台北,也是都市之肺,登白雲山很是方便,四面八方都有門可上,有三處還有電動車可以搭,另外也可以選擇白雲山索道(纜車)直達白雲山廣場,晚上8點後可以開車上山。
若真的愛健行,按照遊覽路線A縣,從南門進西門出,健行路線可達23.4公里,那真的是要走上一整天了。我們選擇了D路線,搭捷運到白雲公園下,走約2K從云溪生態公園進入,跟其他公園相同,公園內種植了很多花,廣州緯度跟台灣接近,植物長相也很類似。只是廣州空氣真的很差,來到這裡忍不住大吸好幾口氣。
切入往白雲山路口,這裡有管制的,需要買門票進入,同時公安還報給我們一條自然的泥土路,沿途有些當地登山客跟我們擦身而過,很自然跟他們說聲早或點頭,但通常他們是沒有表情的,甚至有些冷漠,在中途的休息,四周充滿果皮瓶罐等垃圾,顯然要達到文明和諧還有段路。
泥土路是沿著山勢而上的,快到稜線的後段很是有些起伏,走的是滿身是汗,沒多久就接上主線道路,先往摩星嶺方向走,發現還有個收費亭,原來這景區是分段收費的,看看今天厚厚的霧霾,可能也沒大景可看,往回往白雲山前進,途中有電動車可坐,想想每個交通工具都玩一下,每人10元人民幣,就請美女司機載我們一程,山頂廣場最大特色就是觀景台,前有花叢後可以俯瞰整著廣州市,白雲山的宣傳照就是這個景緻,可惜一樣是霧茫茫的市容,顧不得尋找老和尚的豆腐花了,搭乘索道纜車下山去尋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了。


2017/01/14

廣州逛酒店喝早茶

來廣州必定要看看小蠻腰,
沒來喝早茶就不算地道廣州人。
喝茶雅稱品茗,源自廣州粵式飲食,而後傳播至香港及世界各地,形成特有的廣東文化
早期喝茶是在路邊的竹棚下,供普通勞苦大眾飲茶和休息的場所,環境設施極其簡陋,當時在茶寮喝一盅茶只需一厘錢,因此茶寮被稱為「一厘館」。

慢慢這樣茶寮升級為茶館,這些茶館通常設立在碼頭、魚肉、果菜市場等勞苦大眾集中地帶,專門針對勞苦大眾提供快餐式的飲食和並當成同行交流溝通的場所。這類廣式茶館又稱為「二厘館」,飲茶的客人只需花費二厘錢,一盅粗茶,兩件粗製點心,稱為"一盅兩件",基本上就能填飽肚子,所以這類廣式茶館又稱為「二厘館」。慢慢飲茶文化也擴及中層人士及仕紳官吏,開始追求文雅舒適,茶葉升級、糕點較精緻,變成變成現在的酒樓。
這些酒樓可是早早開門的,早的06:30就開門了,觀察一下喝早茶的人,有的全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圍坐一桌,七嘴八舌講的廣東話可聽不懂,有的是獨自一桌,老的看報年輕一點的看IPAD。
服務員問清幾位喝甚麼茶後,在點心卡寫上開位人數,叫「茶位」。再用開水清洗杯盤稱為「開茶」,然後一切自理,這樣泡茶、喝茶得要個好幾輪,才開始叫點心吃。
喝茶的點心可就講究了,大致有:油品、糕品、粥品、甜品、粉麵、雜食六個種類。油品指的是油炸類如:腐皮捲;糕品則是以米、麵粉為主的蒸炊類如:蝦餃;粥品,即是用上好精米配上各種精料熬成的各種風味特色的粥如:皮蛋粥、艇仔粥;粉麵類是以米、面為原料的煮熟食品如:腸粉;甜品指各種甜味小吃;不能分類則稱為雜食,指的是用料比較雜的食品。
來廣州幾天,早起趕了三家茶樓喝早茶,
號稱最早的茶樓是陶陶居,1880年始業,位於上下九步行街,清末時維新變法的領軍人物康有為,在廣州講學時,就常光臨陶陶居,室內有他題的「陶陶居」三個字。
另外一家為廣州酒樓的文昌總店,也號稱廣州第一家,也布置的金碧輝煌,
還有一家是泮溪酒家廣州市龍津西路荔灣湖畔,這家是有庭園的酒家,是南漢時期劉鋹的御花園「昌華苑」故地,這家特別的是不同的喝茶地點,有不同的茶資費甚至收取10%服務費。
個人感覺廣州的點心精緻度是不及香港的,若這三家要論個高下,廣州酒店的點心及茶比較合我的胃口,但陶陶居的歷史感,泮溪酒家的庭園之美,也是讓人印象深刻。

2017/01/13

文明和諧五羊之城

 
廣州市中國第三大城,簡稱穗,另有小名羊城。據說曾經有五位仙人穿着五色衣裳騎著五色羊,手執「一莖六出」的谷穗來到廣州城,將谷穗交給城中人民,並祝福此方土地“永無飢荒”,五位仙人隨後騰空而去,在越秀公園內有五羊雕塑像,成為必遊景點之一。
廣州人類活動歷史超過4000年,新石器時代這一帶就有「百越人」在此活動,而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就開始建城,歷經數代廣州城範圍擴大,明清時代共有十八個城門,舊城八門、外城五門、新城三門、水門二座,西元1918年10月國民政府的廣州市政公所成立,實施拆城築馬路,18座城門不復再。越秀公園現存一段明代初年所建城牆。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越秀山是白雲山餘脈,在廣州城北方屏障,居戰略位置。鴉片戰爭時,英軍即是佔領越秀山上的四方炮台,在高處架炮轟城內,四天之內,廣州附近要地全失,不久即簽下廣州合約。孫中山領導的廣州多次起義,越秀山都是優先搶佔的要塞,現在越秀山一帶變成公園,成為除了那些歷史古蹟外,還有博物館、運動場、人工湖泊、遊樂場...,若是要走遍這個公園,得花好幾個小時。
另一個歷史古蹟是沙面島,在歷史上曾是英、法兩國的租界,李小龍電影中,中國人與狗不能進入,就是這個場景。目前沙面成為異國風味的旅遊區、島上綠化良好,有數人合抱的樟樹150多株,可以稱得上是廣州的世外桃源。島上面建築多為19世紀末建造,有濃厚有西方風格,沙面的星巴克就在其中一棟古建物中,應該是廣州最美的咖啡店。但是有很多的建築沒有整理,有些住民居住在此,阿嬤大內褲有如萬國旗飄揚,跟古蹟、美景相互呼應。
廣州現在交通以地鐵為主,第一條地鐵1號線於1997年開通,至今廣州地鐵已開通10條線路(1-8號線、APM、廣佛線),總長為308.7公里,還陸續在建設中。跟台北等大都市一樣,上下班時間,地鐵幾乎擠得跟沙丁魚一樣,這裡地鐵沒有博愛座的,觀察了一下,少數人會主動讓位給老弱婦孺,也有人視若無睹,有人拿著包包一屁股坐在車廂地上,這裡聽到最多的幾個字就是文明和諧,顯然他們正在推行這個活動。與之前去的廈門相比,廣州真的是文明許多,年輕人在問事情前,都會加個不好意思或請問字頭,只是隨時隨地按喇叭的、逆向騎車的、隨口吐痰的人還是很多,這應該是文明前的陣痛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