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9

沈睡的採石場-金面山


金面山位於內湖區的西北側,貼著環山路凸起的小山脊,屬於五指山系支脈。
之所以名為金面山,因為這座山都是石英砂岩,太陽西斜時照在岩石上,金光閃閃故得名之。
要登金面山算算有九個入口,但最推薦的還是從環山路一段136巷(花園新城)的登山步道,但這是個寧靜的社區,千萬不要大聲宣譁影響居民。
在入口處設有說明牌,這可是歷史的遺跡,在清朝時這是個採石場,台北的舊城牆就是來自於此,透過基隆河的水運運送,此山在台北建城的重要性可見一般。
金面山的地質是2000多萬年前沉積而成的「木山層」,常見於台灣西部,最有名的露頭就是外木山,主要為灰白色粗中粒正石英砂岩及副石英砂岩,以及灰色頁岩及薄層砂岩與頁岩之互層,內含有三至四層含煤層,煤層厚約40至60公分,屬瀝青煤,是焦煤的原料,膨縮現象普遍,在不同的煤田內,煤層的厚薄和可採性變化也很大。在入山處有一個廢棄的坑道,有可能是當初產煤的遺跡。
沿路都是利用本地的石英砂岩做成的石階步道,走到了採石場遺址,除了留下石頭堆疊的休息區外,所有遺跡都埋沒在荒煙漫草間,不留一點痕跡。
過了這裡開始都是巨岩露頭,層層纍纍,突兀崢嶸,還好難走之處設有拉繩方便行走,隨著稜線不斷攀高,隨便一個角落都可以遙望台北盆地,走上稜線後就是論劍亭,這更是賞景的好地方,松山機場飛機起降及101都一一在目,再走幾步路就是山頂了,如果從金龍產業道路方向仰望山頂這邊,猶如一把剪刀插向天際,故又稱為剪刀石山。
而真正的金面山呢?反而是往下走一點稍矮的山頭,這才是大金面山,也是ㄧ堆巨石錯落堆疊的山頭,在這邊拍照頗有大山登頂的架勢。從此開始山勢往下行,在巨岩間行走需要十分小心,最好登山鞋及護膝都要準備好,另外要四肢併用,平衡感要有。從此左方是金龍產業道路,前方可直視碧湖及大湖,整個內湖一覽無遺,順著步道往下走,下到平路就是環山路二段,離碧湖不遠,若行有餘力可以再走碧湖步道。

2014/12/24

東京人的陽明山-高尾山


 高尾山在東京的西邊,隸屬東京都八王子市內。
距東京都市中心僅約50公里距離,曾被米其林旅遊三顆星推薦,在新宿搭乘京王線,在購票機即可購買含纜車的來回票,即使當天往返也相當方便。 
高尾山僅標高599m。 但由於地處亞熱帶林與溫帶林之交界處,素以「動植物的寶庫」而遠近馳名。 此時正是楓葉季的尾巴,縱使是平常日還是擠滿人潮。
出高尾山車站,大大的告示牌將路線標示得很清楚,共有七條的自然研究步道,我們選擇走最傳統的,搭一段登山纜車,然後走一號路線上藥王寺,然後登高尾山頂,準備往陣馬山方向,走一下紅葉台及一丁平,再走稻荷山步道回。
高尾山的登山纜車號稱是斜度最大的纜車,我們搶到有利位置剛好拍到爬昇的情景,兩旁五顏六色的變葉樹,讓我們讚嘆不已,最後那段斜度很高,讓人站不穩踉蹌了幾步,離開纜車站朝藥王寺走去,兩旁是樹齡高達數百年之巨大杉木夾道,氣魄非凡,楓樹就夾雜在杉木林間,或夾雜著紅燈籠,或是比多的石碑間。 
高尾山還有個特色是廟多,其中代表就是藥王寺是 744 年由聖武天皇勅命建造的,1200 多年來受到無數人的參拜,藥王院正殿前面,有兩座天狗像,據傳是在山上經過艱苦的修行,修得了咒力和靈力的一位真實的人物,現在已成了高尾山的象徵。據說山中還有琵琶瀑布及蛇瀑,每年 4 月到 10 月之間可以看見修行者在這裏進行淋瀑修行。
穿過藥王寺眾廟後,正式朝高尾山頂前進,此時人工的建物開始少了,還給大自然完美的自然狀態,有人是用帶狗健行上來,也有人是跑山上來,走到了山頂卻才讓我大開眼界,竟然山頂上萬頭鑽動,人多到有如菜市場般,或坐或站,或野餐或拍照,男男女女,真有如陽明山花季一般。山頂上可遠眺整個東京都,甚至是新宿都廳一撮高崇的大樓,真正吸睛的是已經戴上白帽子的富士山,不僅是我們,連日本人也是邊拍邊讚嘆。
為了擺脫盛大的人潮我們續往陣馬山走一段,其實若時間允許,是可以越嶺走幾個山頭,往陣馬山而下,除了拍照拖了一些時間,此時路況也開始原始,異常的潮濕泥濘不堪,可用拔絲地獄形容,此時肚子也餓了,在紅葉台前小茶屋點了蕎麥麵來吃吃,冷冷的天吃碗熱呼呼的湯麵,在紅葉滿天的樹下,是有多麼意境及幸福。
飽餐完開始往下行,走的是最外圍的稻荷山徑,也是走在稜線上,兩旁是深邃溪谷,不時有杉木林,隨手拍照氣勢都很美,唯一要小心是層層疊疊的樹根,不由得被絆好幾下,一整天的健行磨完了我們的體力,心裡卻已經在盤算回到新宿要吃什麼才能弭平損耗。

夜訪「六義園」夜楓

六義園目前是東京都營庭園協會所管理的,
這次特別挑選六義園,無非是它的夜楓非常有名,
都營庭園協會底下目前共有以下九座:舊岩崎邸庭園、舊芝離宮恩賜庭園、舊古河庭園、小石川後樂園、殿谷戶庭園、清澄庭園、濱離宮恩賜庭園、向島百花園、六義園。
都是非常值得一遊的地點,
我們坐JR在駒込站下,徒步7分鐘就到它的側門,
已經是夜楓的最後ㄧ天,還是大排長龍。
六義園是柳澤吉保於元祿8年(1695年)獲五代將軍德川綱吉賜予這塊地,之後耗費7年歲月修建。因地處平坦的武藏野的一隅,修建庭園時挖水池、建山,再把千川上水的水引過來建成池塘。
此園以和歌的趣味為基調,是“回游式築山泉水(池)”的大名庭園。
與小石川後樂園同為江戶時代大名庭園的代表之作。
進入明治時代之後,成為三菱公司創業者岩崎彌太郎的別墅。於昭和13年(公元1938年)由岩崎家捐贈給東京市(都),在昭和28年(公元1953年)被國家指定為特別名勝、是貴重的文化財產。
六義園之名,由來於在古今集的序文中提到的有關和歌分類的六體,六體則是模仿中國古詩的分類法(詩的六義)而來。在柳澤吉保親自撰寫的“六義園記”中,按照日本式的發音將其稱作“Mukusano Sono”,現在按照漢字“六義”的讀音將其稱作“RikugiEn”。
詞有那六義,我們是凡人可不太懂了,
只知道往光亮處及人多處走就成了,
日本獨有小小片楓葉燈光ㄧ打,再映在水面上,
有些地方還打色光及施放乾冰,真的很有意境。
此時就悔恨沒有帶腳架,只能用地形地物很掙扎著拍,
順著步道走可以繞湖ㄧ圈,
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看多看膩了,
可以到茶屋喝杯道地的抹茶,
或找個僻靜的ㄧ角看看湖。
原本我們規劃來六義園的路線是到三之輪,
搭一段荒山電車,到巢鴨再轉車進來,
因為荒山地車是唯一保存下來早期行走地面上的電車,
非常的復古及有看性,
這可能有機會再來看囉!



2014/12/16

山步顏色燦爛的「大福山」及「梅瀨溪谷」


查了網路上說法,若是養老溪谷的楓紅已落,
最後的機會就在大福山啦!
大福山高292公尺,是市原市の最高峰。
我們從養老溪谷車站右手邊出發,
先走大福山道路,上到山頂瞭望台,
再下梅瀨溪谷出,回到車站,
這樣預估約14k左右的路。
才走出車站就是ㄧ排的楓紅,這真是個好兆頭,
我們跟著指標往大福山前進,
人很少、車也少、房子隔很遠才ㄧ棟,
活脫脫就是「來鄉下住一晚」場景。
過了個小遂道,就是大福山道與梅瀨溪谷分岔點,
先選擇往上走柏油路,
隨著山勢越來越高,兩旁出現筆直的杉木林,
大福山原本就是個林區,也看到有林道入口,
土石路面但整理得很好,台灣林務局應該來學習一下,
各種紅葉樹包括楓樹就長在針葉林中間,
又橘又紅又綠,隨手拿手機拍都很美,
大福山頂有個鐵製的瞭望台,可以四面觀景,
整個房總半島都一目瞭然,
可惜在西邊富士山方向被樹叢擋住了,
這裡風很大刺骨的很,
我們下到涼亭處,這設有木製桌椅,
太陽曬得暖呼呼的,wi-fi也很通暢,
在此吃點東西休息了好ㄧ會。
往梅瀨溪谷下切點也在此處,
按資料顯示前方就是紅葉最盛的紅葉谷所在,
走在稜線上兩旁都是杉木林,
這感覺有點像北德拉曼上稜線往神木區感覺。
隨著山勢往下走,紅葉越來越多,
不僅長在樹稍上,連步道上都堆集厚厚的落葉,
走起來沙沙有聲,就像厚重的楓葉地毯。
終於下到溪谷了,這又是不同景觀,
從此我們就在溪的兩岸穿梭來穿梭去,
踩著大顆的石頭不斷過溪,
兩旁有明顯河床侵蝕痕跡,還有很多的山洞,
退休的老先生們拿著專業相機也在這邊取景,
河床越來越寬,我們終於走出溪谷,
相較於養老溪谷其他景點,
我們ㄧ致認為這個路線比較有看頭,
也十分有健行感覺。

中瀨遊步道小散步


中瀨遊步道入口就在我們住的養老溫泉街附近,
吃完民宿提供鄉間味的早餐就出門散步,
入口必須走過ㄧ個隧道,然後過共榮橋的右手邊,
跟栗又瀑布相同,楓紅也落得差不多了,
但這還有ㄧ些景點可以看,比如說「弘文洞跡」,
原來是日本人挖掘串連兩個川之間的運河,
頂部在昭和54年5月崩塌,成為現在的峽谷地型。
步道在川邊兩邊穿來穿去,中間靠水泥樁行走,
看到ㄧ大早有工人在水泥樁前疏通樹枝,
雨鞋泡在冰冷的水中蠻敬業的,
養老川在這裏彎來又彎去的,
在兩岸高崇的石壁上留下沖刷痕跡,
再走出去就到觀音橋旁,
這是中瀨遊的出口,
還有路可以通養老溪谷車站,
我們還發現了這邊溫泉的源頭,
是帶略黑色的稱為「黑水」,
洗起來很滑嫩,骨溜骨溜地,
伸手去摸竟然是冷的,
告示牌寫它的原水就是16度的。
我們得趕回去check out,就此打住。

關東之最終紅葉-養老溪谷


位於千葉中間的養老並非是養老之地,
日語「YORA」是曲膝之意,
是形容這裏河流彎彎曲曲,
因為房總半島被海洋包圍,紅葉季是11月底到12月初。
要來這裡賞紅葉必須在「五井」搭小湊鐵道私鐵才會抵達,
這個電車很特別,是只有ㄧ節的柴油動力的電車,
座椅也是兩排傳統橘色的彈簧座椅,
想像在窗明几淨桌前吃日式便當賞景是不可能的,
特別這邊的居民、學生都靠這電車出入,
必須厚著臉皮,眾目睽睽下吃便當的。
經過很多小站是沒有站務人員的,
可以看到車掌很忙碌的上上下下、出出入入,補票收票,
這裡的土壤被稱為日本百大最佳土壤,
沿途風光都是稻田、果園,
頗有去鄉下住一晚的感覺。
賞楓葉必須在「養老溪谷駛」下車,
這個站稍大,但也很古樸,
他們很用力的做了些聖誕佈置,
效果還不如三隻站貓駐站來得大。
前往景點必須靠公車接駁,
但這公車ㄧ天四班風險極大,
且車站提供寄物的行李箱很小,
必須事先規劃好靠旅館車輛的接駁,
養老溪谷最重要賞楓地點-栗又瀑布,
日本人可能沒看過真正瀑布,
大驚小怪小小落差的急流就稱為瀑布,
栗又瀑布號稱千葉縣最大落差瀑布,
但在我們看來只是較長滑水道的小瀑布,
更別說像烏來或十分這樣聲勢驚人。
現在真的是楓紅季的尾巴了,
掛在樹上的楓葉比躺在水裏的還多,
栗又瀑布的步道沿著養老川而行,
可以走到水月寺上來,這樣約4k左右,
走在潺潺溪水聲步道,隨手拍拍水中楓葉,
應該不是楓葉季走起來應該也很洽意。
忽然看到立牌前方小澤瀑布處癱荒無法通行,
我們還是勇往直前,走了3k處才折返。
此時太陽已偏斜,更照不進溪谷裏,
這樣風吹起來頗刮骨的,
不由得走快點,想早點泡在溫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