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

日皇太子未盡旅程-紗帽山步道

紗帽山海拔643公尺,跟七星山一樣是火山錐形,
其形狀為雙凸起像極烏紗帽而得名。
有人討論這條是否是陽明山來往北投的古道,
個人覺得若要行走方便性,大可走平緩許多的橫嶺古道。
倒是在山腰有好幾處有人工堆疊的駁坎遺跡,還發現有水槽,
想必是煮大青,染布用途。

登紗帽山有好幾個登山路徑,

最容易是從北口陽明湖登山口,約1.4K,40分鐘可攻頂;

另一個從南邊大埔登山口約1.2K,50分鐘登頂,

兩者都舖設好石階,路徑清楚。

若是喜歡走傳統泥土路的,建議大家走紅壇路線,

停車十分方便,起登點在橫嶺古道口附近,到山頂約2K,

過駁坎後都是陡上,雖然都設了拉繩,行走要小心,下雨天就不太建議了。





































登上稜線就是太子亭,

據說是日本皇太子巡視草山時所搭建,

其實皇太子根本沒登紗帽山,拍錯馬屁之舉。

太子亭沒景觀,被樹木遮住了,






































往上行有一個三等三角點基石,

再走幾步即是木製觀景台,

四週都是芒花,正對面是七星山。

東北風吹得芒花有如浪花,更別說人也是寒風刺骨,

拍完照匆匆往大埔登山口而回。





































回來再次研究路線,

下次可以走陽明湖路線下,

再接橫嶺古道,

這樣的O型比較完美。

#紗帽山

#紅壇登山口

#橫嶺古道






2019/05/14

台北、新北來回走-二格山


二格山位於台北市南邊,木柵、深坑、石碇交界之處。
二格山又名「石尖山」,高678公尺,有三等三角點(701號),台灣小百岳之一,是二格山系的最高峰,也是新店溪和景美溪的分水嶺。
山頂可以北看猴山岳、筆架連峰;南看翡翠水庫,視野遼闊是熱門的登山路線。
登二格山有非常多的登山口,最簡單的從北宜公路轉栳寮產業道路,路底停車後,走樓梯可直上二格山,最大眾化是停車草湳大榕樹,順溪行有兩條路都可以登二格山,若嫌不夠勁,建議來個二格山大縱走,從銀河洞、政大上三玄宮、石碇筆架山、猴山岳..都可以來個一天在山裡的小旅行。
台北的五月天已經有七月天的架式,我們走大眾化的草湳路線,瞬間就可以遁入山林,加上徐徐涼風,吹著吹著頗有令人想要倒在路邊小睡片刻感覺,為驅走睡魔,放掉往轉播站的康莊大道,從半途陡上,踏在長著青苔的石頭上,小心翼翼走著,難走處前人設有拉繩,除了氣喘吁吁外,還算是輕鬆路線。
上稜線後,開始沿著山勢而上,二格山前約有三個假山頭,必須跟著上上下下,磨人心智,其中之一是南邦寮山,只要看到登山路條林立便知了,我們對踩山頭沒有很大興趣,倒是這裡的雙扇蕨叢生,雙扇蕨為侏儸紀時期便存在的植物,是標準的活化石,台灣分佈以陽明山系及二格山為多。途中還遇到晚開的桐花,花瓣落的滿地都是,走起來彷彿是隆重的白地毯。
出現了水泥護欄,表示二格山頂到了,設有一座涼亭,三角點就在涼亭旁邊,今日有霧霾,看起來都灰茫茫的,不美也看不遠,連101都只剩灰階的殘影,無心看景就吃午餐吧。順便來學一下,在山中散步,水不要嫌重,一定要帶夠,當你覺得渴時,其實就已經缺水了,若是擔心走山路會抽筋,可以加一半的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
不想走原路而回,走下栳寮產業道路,走往綠豆湯鞍部,這是通往筆架連峰及猴山岳的叉路口,筆架連峰步輻很小,一邊是斷涯,有機會時再去走一次,這次走個O型,所以往猴山岳行,沿路沿溪行,這應該是景美溪上游,中途叉路再往龍岡廢礦坑舊址出阿柔洋產業道路,再走約半公里回到草湳大榕樹停車處。

2019/04/09

揭開阿里磅瀑布神秘面紗

 
阿里磅(Aripong)是新北市石門區的地名,平埔族語譯音字原意不詳。
此區域於乾隆中葉(十八世紀中)由汀州練在君、練在恭、練一乾..等人,首先進入開闢下角、阿里磅地區,清代村民多種藍草(靛青),從事染布工作,曾經稱為「布坊」。 
該區溪流均發源於竹子山一帶,竹子山為大屯山火山群之一,所噴出的火山熔岩及火山屑熔岩分布甚廣,行成了一個由南向北較緩的斜坡,溶岩也流經阿里荖及阿里磅,厚度可達四十公尺。水流呈輻射狀向北流,阿里磅溪次於老梅溪為第二大溪流,全長7.6公里。
顧名思義阿里磅瀑布位於阿里磅溪源頭,瀑布的海拔高度570公尺,最早記載阿里磅瀑布是山界前輩林宗聖先生於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溯阿里磅溪左股時意外發現的,為陽明山系第一大瀑布。 
既然是第一大瀑布,為何那麼少人知道,更別說親眼看到,原因就是處於深山之中,不易到達,所以是秘境中秘境,前往阿里磅瀑布最容易的路線就是走竹子山古道,這條古道通往竹子山北峰,是早期的採竹筍的農路,必須在箭竹林中享受人體洗車機洗禮,前段還有些人為鋪設的石頭階梯以及石頭堆疊的遺跡,應該是染布工坊的遺址,中途站是個福德同小廟,幾塊較為平坦的石頭圍繞,適合做大休息的場所,今日沒有其他的登山客,只有我們獨享。
離別了福德同又是一段上切路,石頭長著青苔,有時得跨大步攀登,步步謹慎行之,要不然會跌的狗吃屎。此時傳來尖叫聲,原來有蛇出沒,莫非是剛剛在福德同胡言亂語的後遺症,其實此處有多種台灣稀奇的蛙類,35種中19種這裡都有,有蛙則必有蛇出沒,經過我們驚叫,那蛇可也受驚不小,不知溜去哪邊了。
上到稜線處,這就是觀瀑平台,從草縫中可以遠眺瀑布從山凹處流下,目測直線距離起碼有2公里遠,接下來就會跟竹子山古道分道揚鑣,順著山勢不斷下切,這段路可不好走,要跟長滿青苔石頭,還有倒木搏鬥,終於聽到遠處傳來水流聲,瀑布從四、五十公尺高危岩絕壁奔流而下,水量尚可,可見多雨期時的壯觀氣勢。
走了三個小時山路,終於看到陽明山第一瀑的秀麗,令人十分感動,忍不住拼命按著相機快門,瀑布下形成的水潭,潭水清澈得彷彿是透明的,底下溪蝦非常多,對著下水拍攝的GOPRO十分好奇,那對鉗子夾啊夾的。
瀑布右邊過溪後有條上切路線,這應該是通往785峰,然後走土地公嶺古道的O型路線,感謝這些開路的前輩,用腳探勘出不同的路線,讓我們一覽阿里磅瀑布的神秘面紗。看看時間走O型路線是來不及了,只能依依不捨沿原路線而歸。Relive '阿里磅瀑布'
       

2019/03/07

關西一日走雙城

既然有了JR西日本廣域PASS,當然就要充分利用,
今天就坐山陽新幹線來個一日雙城吧。
最具日本味的建築就是古城堡,尤其是有天守閤的日本城堡。
從維基百科得知,天守是指從江戶時代之前或是從江戶時代起一直保留到現代的天守。具有瞭望、指揮的功能,也是封建時代統御權力的象徵之一。「天守」有時也寫成「殿主」、「殿守」、「天主」,明治時代以後出現了「天守閣」的稱呼。現存日本全國也只有12座有天守的古城堡。其中國宝有5座城堡、重要文化財有7城堡,其中姬路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其餘還有100座名城也有天守屬於復元天守、復興天守或模擬天守。

搭山陽新幹線在姬路站下,走出站直接面對的就是姬路城,存在感十足,沿著大道走就可抵達。姬路城開始興建於1333年,由赤松貞範築造,歷經不斷的擴建於1617年大致奠定目前的規模。在 16 世紀由豐臣秀吉下令建造了3 層的“天守閣”,後在 17 世紀又由當時的城主池田輝政作了進一步修築。
它形態優美,被比喻爲展翅的白鷺,故稱白鷺城,更是被稱為日本第一名城!!。1931 年被指定爲國寶,1993 年被列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産。姬路城從建城至今雖然大大小小戰爭不斷,但是姬路城卻奇蹟式的沒有受到任何損傷,這個江戶時代的歷史遺跡幸運地被完整的保存了下來。據說姬路城住著長壁姬,是日本的女性妖怪,中,另外有小刑部姬、刑部姬、小坂部姬等別名。
與姬路城對比的另一座城是岡山城,JR西日本PASS搭乘山陽新幹線最遠就是到岡山,岡山市地處瀨戶內海沿岸,是典型的瀨戶內海式氣候。是降水量較少的地區,因此岡山有「晴天之國」稱呼。
前往岡山城可以搭公車或者是搭路面電車,路面電車在20世紀初的歐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的一些城市風行一時。岡山路面電車是全日本目前營業中20個路面電車系統中路線最短的,從西元1910營運至今,目前僅存兩條路線。電車有不同樣式,有傳統塗裝、桃太郎塗裝 ..,若時間足夠在這靜靜拍電車也很有趣。
岡山城是戰國時代的大名宇喜多秀家建於1597年,費時八年完成,城堡的朝向為西,為了防止敵人從背後入侵,將旭川流向改變經城堡東後側作為防護,為日本百大名城之一。但岡山城天守閣因二次大戰時被炸毀,於1966年重建,屬於復興天守。黑色外牆好比烏鴉,亦被稱作「烏城」,與擁有白色外牆的姬路城一雄一雌形成美麗對比。
到了岡山城就不能不去後樂園。岡山後樂園是是日本具代表性的諸侯庭園,與水戶的偕樂園及金澤的兼六園合稱為日本三名園。池田家成為岡山城主之後,17世紀末,在被旭川隔斷的北側建造了面積廣大的庭園,總面積約13公頃的腹地內,以作為起居室的「延養亭」為主,有能樂舞台、池塘、山、梅林、茶田等,一進園區就是開放性寬闊草坪,此時是冬天,草皮為黃鶴色。 再來登上「唯心山」可以一覽園區景色,學學歷代藩主如何漫步其中,靜心思考,策略謀劃。走累了庭園中有很多流水設計,時而靜止,時而流水淙淙,找個位置拍照處處是美景。 


2019/02/19

有馬溫泉癒しの森山步

群馬縣的草津溫泉、岐阜縣的下呂溫泉和兵庫縣的有馬溫泉,號稱日本三大名湯。
有馬溫泉傳說是神祇大已貴命和少彥名命在造訪此地時,發現有三隻受傷的烏鴉泡入一水窪後數日而痊癒,因而發現此地的溫泉。
一般人來有馬溫泉不外乎幾個目的,要碼是衝著溫泉而來,另外就是探訪這的歷史,
這裡是豐臣秀吉最常也最愛造訪之地,有多處保留當時歷史痕跡,如寧寧橋、豐臣秀吉塑像、下棋的石桌...但對於外來觀光客而言,尤其是台灣來的訪客,這就是悠閒的山城,來這尋幽攬勝一番,若是要比較覺得跟九份有些類似的感覺。
先來到有馬觀光案內所,共推薦了三種不同的散步路線,大多數人都是選棕色線,也就是較休閒的路線,泡泡金湯、銀湯,探訪幾個溫泉源頭,有馬溫泉一共擁有7 種療養泉,包括二氧化碳泉、鹽花物泉、放射能泉、硫酸鹽泉、含鐵泉、炭酸氫鹽泉..等,各種泉質均有不同的特徵,能有效治療不同病症,看看溫泉寺、溫泉神社、逛過玩具博物館,再吃過溫泉煎餅,花個半天不停的上上下下其實也夠折騰的,通常就回飯店休息了。
若是喜愛大自然的人有瑞寶寺公園及紅葉谷兩條路線可以選擇,這兩個都是賞楓名所,但需要一些腳力才能所及,豐臣秀吉留下了"無論觀賞多少次,都不會感到厭倦"之說,讚美有馬秋天紅葉盛況。
這次選擇入住飯店在瑞寶寺公園附近,從導覽地圖上發現有一條瑞寶寺公園到六甲山纜車站的登山步道魚屋道,問了觀光案內所及飯店人員,都一再說不能通行。第二天退房後決定前往一探究竟,若是不能行就原路退回,登山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歷險,山不要你去真的不要硬走。
瑞寶寺公園原是寺廟遺址,在原地改建成為公園,遺留有歷代主持的紀念碑、多重塔,還有滿地的楓葉落葉,順著筆屋道及魚屋道指標前進,兩邊開始有些殘雪,觀光案內所人員說不能通,可能就怕觀光客沒準備前來造成危險。一度還走岔了路,還好遇到一位登山客,指引了正確方向,這時積雪更深的些,但還不用上冰爪,順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有幾段路路基崩壞,得跟著繩子記號高繞一下,雖然是一路上坡但還不難走,途中有木製賞景平台,可以遠眺風景,遠遠城鎮應該是兵庫三田市一帶。
一段陡坡後走上了稜線,終於有看到其他登山客,看看地圖往左是往六甲山高點的登山道,登上高峰後有六甲連峰,大概四個小時可以越嶺走到六甲山纜車站,這脫離既定行程太多了,還是往右下山去有馬端搭纜車前往才是,這條登山路線應該很多愛大自然的日本登山客愛走,他們的腳步極快,完全不怕冰雪打滑。走到纜車站,一共6.13KM花費了3小時,這條路線應該很少台灣旅客走過吧,若是你也愛大自然,下次來有馬也可以來走走看。

2019/02/15

與鶴共舞紅磚倉庫

 
舞鶴。花蓮也有個社區是同個名字,
那麼詩意的名字,吸引我將之納入行程。
舞鶴位於北近畿,也就是關西地區的北部。北近畿是古代日本對外通商、文化交流的口岸,以往從中國及朝鮮半島引進稻作或工藝等技術,可說是日本古文明的起源地。舞鶴市面向日本海,也是海之京都一部分。以五老岳劃分為東西兩個區域,包括過去以軍港發展主軸的東舞鶴地區和以田邊城城下町發展而為工商中心的西舞鶴地區。
從京都搭舞鶴號まいづる可以直達東舞鶴,不用綾部中轉,但是一出車站發現是細雨紛飛的天氣。按照既定計畫先去紅磚倉庫,只要是紅磚式建築,應該都是明治、大正時代引進,引用當時流行鋼骨結合紅磚結構,有別於日本常用的木造結構,這一系列通常都是作為倉庫或軍事用途。日本有幾處都是紅磚建築,例如橫濱的赤レンガ倉庫、金森紅磚倉庫...都是同一時期興建。
前往紅磚倉庫可以搭公車,但也可以步行前往,走路可以感受這個城鎮呼吸,這是個工業為主的城鎮,人口並沒有很多,舞鶴是峽灣地形,明治維新後就變成海軍基地,日本海軍有舞鶴、橫須賀、吳、佐世保四個鎮守府,舞鶴負責北方鎮守,防患俄羅斯侵犯,有很多的船艦在此製造,倉庫中有一區陳述當時造艦歷史,努力看了一下,二戰惡名昭彰的大和號、翔鶴號航母,是在吳市生產的,這裡好像是生產巡洋艦為主。
除了海軍發展歷史展覽、當地人文介紹,部分區域變成手做職人的基地,今天都是空蕩蕩的,剩下紀念品販賣、咖啡廳及餐廳營業中,值得一提的餐點特色中有一道海軍吃的咖哩飯算是賣點,若要看日本軍艦,只要走到港灣口就可以看到,特定時段可以登艦導覽。舞鶴最吸引我的地點是東西舞鶴中間的五老岳,被日本人票選為近畿第一景,是個拍照熱點,從五老岳TOWER可以將整個峽灣拍得很漂亮。
在服務中心跟服務人員比手畫腳一陣子,結論如下:從東舞鶴到五老岳的登山小徑目前不能走,五老岳TOWER的餐廳有營業,TOWER前幾天風雪損壞目前關閉,可以搭計程車抵達山頂,公車久久一班只能到路口,要走一小時上山頂。加上一直滴滴答答的小雨,恐怕也拍不出大景,所以到西舞鶴海鮮市場大啖海鮮是上策。

2019/02/12

以船為家伊根町


京都真的不只是京都,京都府十分之大。
位於日本海沿岸稱之為「海之京都」,包括舞鶴、宮津、城崎...都在這個範圍。
自古以來就是與大陸的交流而繁榮,新井地區傳說是徐福奉秦始皇東來仙島尋長生不老藥日本的登陸地,新井崎神社便是紀念徐福而所建成的。另外峽灣地形也造就了漁業發展,來自日本海美味海產,號稱是京都的廚房。
其中傳統中的傳統就是伊根的舟屋,這是當地特有的傳統建築,從江戶時代中期起出現的房屋,早期是茅草蓋屋頂,慢慢改建成木造,這些沿著海岸築起兩層樓高的建築物,一樓作為停泊船隻及船隻作業使用;二樓則為漁民住所,圍繞著海灣,像是浮在海面上一般,230棟相連的景觀著實壯觀。想像一下,我們以車代步,樓下為車庫,同樣漁民PARK的是他們生財工具,此區域已在2005年被列入日本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要到伊根町只有搭公車一途,不管在宮津或天橋立車站都可達乘,搭個一個小時左右可以抵達,若要搭船遊覽,看看風景餵餵海鷗,可以在日出ひで桟橋乗船場下,船上晃動其實不利拍照,尤其在冬季風浪大船班可能不開的;若時間很趕可以選擇在伊根站下,因為主要拍照熱點就在下車處四周即可取景。有心在此深度旅遊者,走完全程間拍照時間約2.5-3HR,當地有提供免費自行車,但是年久失修,約有5成都是不堪用的,最可靠的還是自己的腿。
當地指標建築是舟屋日和,是一群想要做社區營造的人包括建築師、設計師在此規劃的一個小區域,房屋修繕的太漂亮了,與其他舟屋不同,很難不發現這裡。這個區域規劃了咖啡廳、餐廳...好像還在籌畫中,只有INE CAFE在營業中,咖啡廳的得天獨厚有無敵海景,以傳統的舟屋當布景,很多人將此當歇腳處。
與其在溫暖的咖啡廳窩著,個人比較喜歡走在傳統小漁村的街上,傳統日式窗格建築,門前不經意用浮球、漁網隨身物品做的小物,就擺在門前,質樸又有生命力,走了好一段路才有位老翁默默騎腳踏車經過,途經有幾間舟屋改建成旅館,讓大家體驗宿在舟屋的感覺,要來旅行前也曾研究過,僅有一家可以透過WEB詢問訂房,其餘幾間都必須親自去電溝通,一時半刻要這樣打漁為生的人改變生活型態,轉而變成服務業真是為難了。
之所以覺得伊根特別主要是它保持了傳統樣貌,如果所有區域都改成舟屋日和樣貌,那就太商業了純粹是觀光了,想想自己台灣基隆正濱漁港,漆上了彩色外牆頓時成為打卡熱點,外表真的是一時的,應該營造的是內函,這樣才會雋永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