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6

踏遍百岳好幾回,也要走一趟枕頭山

全台知名的枕頭山應該有三座,一是位於宜蘭員山,一為台南關仔嶺,另一個就是指這次主角桃園復興鄉的枕頭山。名為枕頭山無他,都是四周陡峭,山頂平整,像顆枕頭。
復興枕頭山位於桃園復興鄉三民村,從石門水庫的阿姆坪看去,山形如枕頭因此得名枕頭山。但從角板山公園處眺望,卻有如夾板斜橫躺狀。枕頭山舊名「角板山」或「夾板山」,
此區原本為泰雅族聚落,在此遍植「蓪草」,原住民稱之babo barahoi,babo 即山頂,barahoi 是蓪草之意。
枕頭山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大嵙崁之役」的主戰場之一。
「大嵙崁之役」發生於光緒十一年 (1885 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因為要開發大科崁溪 (大溪) 流域豐富的樟樹原生林,以提煉樟腦,在現在的大溪設置「全台撫墾總局」,墾伐森林,與北部原住民發生的戰役,前後長達七年,範圍涵蓋臺北、桃園山區,歷經劉銘傳與邵友濂二任巡撫,史稱大嵙崁之役。
日據時代此地再次發生「枕頭山之役」。明治三十九年 (1906 年);強硬派的左久間總督, 為了徵用復興山區的木材、樟腦等珍貴資源,派遣一千二百名武裝軍警進入枕頭山討蕃,其中戰事最慘烈的就是枕頭山。
之後日人為了理蕃,在枕頭山山頂設有古炮台陣地 (日治時期理蕃時日人所架設,但現在已變成雨量觀測站)。
看完了以上沈重的歷史,我們今日卻不是為懷古知今而去,而是為角板山的梅花撲鼻香而去。拍梅花得光線斜點比較好看,所以安排這段枕頭山健行。
往枕頭山最好走的路線是走北橫公路(7),在14.5K(旁邊是賣當地農特產的商店)馬路左側有右轉產道續行駛約1.2公里可抵登山口,這附近路很小條,只能停在民宅門口。
步道前段稍為用木頭、隔板簡易搭成樓梯,但草長得很長幾乎漫過路徑,再往前行就是泥土跟樹根混合的小徑,既然是枕頭山四周自然是非常陡峭,腳板都是斜的,彷彿是拉筋一般,這一路要走上稜線才稍見緩和,枕頭山海拔 631 公尺,設有編號 4185 的三等三角點,同時也是一等衛星控制點,但四周都是樹林無展望,續行是往西峰的路,我們心不在此就此下山啦!
時間真的會抹平ㄧ切,前面提及兩次原住民爭生存走過的路跡,曾經遍植的蓪草,那鎮蕃的砲台⋯都埋沒在山林樹叢中了。

2015/01/04

拱北殿有楓情

北有拱北殿,南有指南宮,
這兩座是台灣主要供奉呂洞賓的仙公廟,
拱北殿最近在網路開始有名並不是呂洞賓跟何仙姑的愛情故事,
而是滿山的楓紅。
拱北殿,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是汐止頗俱盛名的百年古剎,
就位於汐萬路上,還蠻好找的,
現在北部賞楓名所除了石門水庫,就屬這裏了,
有廟宇的雕樑畫棟及石橋襯托,
可以佈局出ㄧ些還不錯的美景,
唯一要避的恐怕是ㄧ波波聞楓而來的賞楓人潮。
無楓可賞的日子要來這裡,還可以去後山步道走走,
廟前展望極佳,可遠眺汐止、獅頭山。
步道入口在正殿右側,順著指標走便是了,
不過這路線實在是太輕鬆級,可能還沒留汗就走完啦,
拱北殿依三秀山而建,
三秀山高139m,有個三等控制點,
位於步道高點川流亭對面的小岩壁上,
不刻意找可是找不到的。
過川流亭若要續行還可以走叭連港大尖,
但聽說沒什麼展望,還不如養精蓄銳走走附近的新山夢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