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8

地理課本「河川襲奪」真實上演

「河川襲奪」這是在地理課本看到名詞,河川襲奪指的是在河流發育過程,
相鄰兩條河由於側蝕或向源侵蝕的關係,
「低位河」越過分水嶺,搶奪走「高位河」上游集水區,該現象簡稱搶水。
搶水的低位河稱為「搶水河」,被搶的高位河上游稱為「改向河」,
失去源水的高位河剩餘河段則稱為「斷頭河」。
在花蓮可是真實上演,
原本白鮑溪向東北注入荖溪,再流入鯉魚潭,最後再流入木瓜溪
但在後方的低位和河古平和溪向源侵蝕後,白鮑溪改往南流。
在鯉魚潭河道壅塞後,荖溪也改變流道南流,最後注入花蓮溪。
這個搶水的景觀,就在台9丙轉進白鮑溪的橋下,
當天有很多人在溯溪,我們竟然錯過了!!
可以參考以下連結說明的很清楚: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25970177/bb/thestoryoftheriver.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