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9

你住那?我住「聽冇」!

尋找北投軍艦岩資料時,

偶然閃過天母及”玉潮坑”地名,
引發我想要瞭解天母的起源,

畢竟小時候好一段時間待過這兒!!

大家都聽過這老掉牙的說法:「美軍協防台灣時,老美高級軍官宿舍就設在天母地區,有位軍官以英語向當地一位老農說:這裡的地名叫什麼?這位憨實的莊腳人實在聽不懂他說什麼,很老實的回答:聽冇。」

個人覺得較真實感一點的是維基說法:「1933年,中治稔郎在士林三角埔(今中山北路七段一九一巷一帶)東方山坡地興建一座以奉祀天母(天照大神和媽祖)為主神的神社,創立「天母教」,因此神社周邊的地方就被稱為「天母」。

依據林衡道老先生的口述:天母一名,由天媽而來,是日本人為了順口雅正,而別創的。天母神社附近,設有溫泉,稱為天母溫泉。其泉水,以管線,取自二公里外的北投大磺嘴。未幾,就有「天母」地名之稱。

「天母里」的由來天母里簡里長文生描述:現址中山北路七段一九一巷二十二號(舊士林紙廠廠址)附近,日治時代許多由日本人所開設的商店皆以「天母」命名,例如:「天母巴士站」、「天母馬車站」、「天母溫泉」、「天母神社」、「天母旅館」等,且都集中在一九一巷,當時天母的名號非常響亮,遠近馳名。」

現在廣義的天母範圍大得很,暫不去討論,
簡單的分應該是中山北路七段、天母西路以北、磺溪以西區域屬之,

依據林萬傳先生於八十年代前期的調查:天母,原是指今之中山北路七段頂,公車天母站,圓環一帶。即,土名「番婆嶺腳」,或「三角埔頂」的地方。

三角埔以地理位置來看,在芝山岩北方,係介奇岩山、紗帽山、大湳尾山間,向南開口的三角狀平原。地名起因於拓墾之初為三角狀荒埔。乾隆十一年大地震,社仔陷沒,使在此地的凱達喀蘭平埔族麻少翁社毀滅,被迫舉族遷居此地。乾隆十七年淡水同知曾日英,在今天玉里永和橋舊橋(今新橋上游數十米處)旁立石漢番界碑乙塊,以絕民番爭城。

麻少翁社遷此地,又被稱為三角埔社,從潘銀貴先生珍藏的同治五年十一月杜賣古契載:「親立杜賣盡根田契字人曾秦漢,有承祖父遺下,應得鬮(音ㄐ一ㄡ)分水田壹處,坐落牛稠坑口柑仔園莊,東至曾佳山墘為界,西至潘建記山為界,南至曾成坡墘為界,北至曾成山墘石埒為界,四至界址明白,原帶小坑坡壹口,水源上接大坑流下,又帶本界內大坡壹口,水源上承下接通流灌溉,遞年應納三角埔社番口糧租谷參斗止………」。

日據時代日人將三角埔劃分為大稻埕、玉潮坑、猴洞、三角埔四個小字(街庄制則為廳---郡--街庄--大字--小字),全區納入四個小字中。

一、大稻埕 今天山里天母東路六九巷一二弄一帶,昔日為三角埔聚落之一,有大曬穀場,故名。居民以李、何二姓為主。今日其地雖高樓大廈林立,但老式古厝尚夾雜其間。

二、玉潮坑 在天母里東北方,即中山北路七段一九0巷內山谷,其名稱係牛稠坑之諧音,源於拓墾之初,其地建有牛稠,故名。

三、猴洞 在今士林區天母里,位於磺溪出山口東側,水力發電所附近一帶,相傳為漳洲人賴綠、張劉情所闢,距今約二百餘年之前。濱臨璜溪,溪邊多叢林,有猴子棲息山洞中,據云有重達二十多臺斤之大猴故名。。

四、三角埔 在天母東路、西路及中山北路七段交會處一帶,昔日為三角形荒埔,故名今台北市士林區三玉、天母、天山、天玉等里。在磺溪以東,蘭雅國中一帶、中二十一路以北,現天母一帶。唯一開口向南之三角狀平原,因開墾之初為三角狀荒埔,故名。

自古天母就是圓山往來淡水港要道,
所謂的【玉潮坑縱走】就是從唭哩岸-磺溪山-湖山-青春嶺-七星山。

下次走這段邊看風景之餘,可要思古天母之悠情!!

沒有留言: